发布时间:2021-09-16
来自:宣传部
近日,患者张先生和家属亲手将一面书有“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字样的锦旗送到了我院感染科,表达对赵彩彦主任和我院感染科医护人员的深深谢意,以及对我院感染科技术和服务的认可。
今年开春,33岁的张先生因极度乏力、腹胀、眼黄就诊于当地传染病医院,化验结果显示其转氨酶2020U/L,高出正常50倍以上!乙肝病毒DNA呈现阳性,予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以及内科综合治疗后,转氨酶下降至220U/L,但胆红素持续升高,达到500+umol/L,为正常上限的20余倍!因张先生病情危急,随即转诊至我院感染一科,入院时其胆红素超过正常上限30倍,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上限4倍,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晚期”。
住院期间,我院感染科医疗团队根据张先生病情,为其制定专属治疗方案,在积极抗病毒、保肝、退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人工肝辅助支持治疗技术,几经周折终于转危为安。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张先生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缓慢恢复,各项生化指标也基本恢复了正常,最后康复出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
导致正值壮年的张先生突发肝衰竭呢?
原来,张先生在20年前体检时便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当时查肝功能正常,自觉无任何不适,所以未加重视及进一步治疗。后因工作需要,张先生每周需要饮酒3-5次,每次半斤左右,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导致病情逐渐恶化。7年前张先生出现眼黄、尿黄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以及保肝、降酶、退黄等内科治疗后,肝功能恢复,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转阴,但仍为“大三阳”。去年年底,长期坚持服药的张先生自觉病情稳定,擅自停用抗病毒药物,未定期复查,且重新恢复饮酒。正是因为擅自停药,导致了肝衰竭的发生!
药不能停!随意停药潜在致命危险
乙肝属隐匿发生发展的疾病,乙肝病毒感染后,会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在肝细胞内持续存在并作为乙肝病毒的复制模板,持续产生子代乙肝病毒释放入血,再次感染新的肝细胞。基于目前的医学水平,现有口服抗病毒药只能抑制病毒复制,尚不能完全清除病毒。
由于病毒不能被彻底根除,患者随意停药,如同松开压紧的弹簧,失去对病毒的“压制”作用,导致病毒“死灰复燃”,病毒短期内大量复制,感染新的肝细胞,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大量肝细胞损伤,从而引起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严重肝炎发作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进展为肝衰竭,造成致命后果。再次特别提醒:慢性乙肝患者不能随意停药!
乙肝可以治疗,抗病毒治疗不容忽视
慢性乙肝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估计全国大约有8600万患者。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是抗病毒治疗),患者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逐渐进展至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据统计,2020我国肝癌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2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抗病毒治疗能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硬化失代偿、肝功能衰竭、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生。因此,对于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应及时启动适宜的治疗方案。乙肝难治不等于不能治,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使慢乙肝患者获益最大,可减少、推迟甚至避免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最大程度预防肝功能衰竭。
乙肝患者日常要呵护好“小心肝”
1.禁忌酗烟酒:
饮酒,包括含酒精的饮料,会使本已脆弱的肝脏雪上加霜,诱发病情加重,向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方向演变。
2.饮食宜节制:
肝脏是人体重要能量储存和转化器官,合理的营养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乙肝患者最好进食规律且安排多样化均衡饮食,尤其足够的蛋白摄入,适量碳水化合物和水果,少食辛辣生冷食物、动物脂肪以及炸、熏、烤食品等。
3.劳逸需结合:
肝病病人忌过度体力和脑力劳动,因为劳累过度增加肝脏负担,削弱肝脏的防御机能,诱发乙肝病毒扩散以及病情反复。建议患者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在病情波动期,最好卧床休息,静养康复。
4.稳定情绪:
中医讲“怒伤肝”,易怒的人患肝脏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倍,而患有肝病的人情绪过度波动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使本来稳定的肝功能恶化,因此乙肝患者务必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
5.忌“谈肝色变、有病乱投医”:
面对市场纷繁复杂的保肝药、保健品,应谨慎选择和服用,遵医嘱服药。既要避免盲目乱吃药,增加肝脏负担,甚至诱发药物性肝损害,也不能“讳医忌药”而延误治疗。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一科简介
感染病学科自1958年建院时即成立,是我院大内科的前身。经过60年的传承及发展,已成为华北地区疑难重症感染病和肝病的重要诊治基地之一,现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河北省传染病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国家SFDA认证的临床药理试验基地、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河北分中心、河北省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北省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挂靠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连续3年蝉联“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传染科)”华北区提名(河北省唯一入选科室)。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共有床位108张,医护人员共60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医学博士7人,医学硕士14人。目前,感染科设有两个病区,其中感染一科共有医护人员31人,床位54张。
科室成员先后发表SCI、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并参与国内多部专业指南/共识的制定。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卫计委等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赵彩彦教授领衔的“肝衰竭综合防治体系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传染病学教研室为“河北医科大学优秀教学团队”,承担的《传染病学》课程为河北省精品课程,多名教师先后在国家级、学校和医院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获奖。科室定期举办“华北五省市”和“京津冀”等国家级学术研讨会和继教项目,带领全省感染病与肝病学科的发展。
专家风采
赵彩彦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兼感染一科主任、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感染病学专业学科带头人
擅长各种疑难重症感染病和肝病、发热待查的诊治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兼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河北省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省感染病学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河北省传染病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主任等职务。
就诊地址和联系方式
门诊:
石家庄市自强路138号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山院区(本部)
石家庄市湘江道68号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湘江院区感染肝病大楼2楼
病房:
石家庄市湘江道68号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湘江院区感染肝病大楼1、2楼感染一科
联系电话:
0311-88603050(门诊)、66776831(护理站)、66776833(医办室)
预约挂号:0311-88603908
咨询热线:0311-88603000(24小时)
投诉电话:0311-88603629
0311-88603700
医院微信视频号
微信视频号
医院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医院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医院抖音视频号
抖音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