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9
来自:宣传部
冬奥赛场上,速滑接力赛正在紧张进行,运动员风驰电掣,娴熟配合,呈现出了完美的接力动作。工作在云顶场馆AB区运动员医疗站的邢文钊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做好受伤运动员救治转运中的第二棒,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在医院里,他是手术台上医术高明的医疗专家,赛场上他摇身一变,成为运筹帷幄的医疗队组长。
保障冰雪赛事邢文钊并不陌生,早在2021年11月底,他就在“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中,担任云顶场馆群运动员医疗站组长。那是一届精彩而圆满的国际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在八天赛事中,他所在的站点接收、救治了七名受伤运动员。也就是这次测试赛,邢文钊带领他的组员,建立了十多项操作流程,为接下来的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随着冬奥会正式赛事的临近,邢文钊和他的组员们坚决执行着医疗保障队伍从难、从严、从实战、大训练量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从救治细节着手,积极模拟演练,妥善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正当他和组员们踌躇满志、迎接冬奥的时候,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专家一行的到来,对医疗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冬奥组委的最新要求,原定将受伤运动员转运至运动员医疗站,进行进一步检伤处置,改为直接由雪道终点二次检伤处置后迅速搬运至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院。这就意味着,运动员医疗站的各项职能和任务前置至60米外交接区,需要医疗站人员携带用于急救的耗材、药品、仪器设备一同前往。运动员交接区的雪道与地面形成60厘米落差,近30°的坡道,长约20米,普通人行走都感到异常艰难,而医护人员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搬抬80-90公斤重的运动员至地面担架,而后转移到救护车上,其难度可想而知。做好快速接力,绝不掉棒,是邢文钊给自己和所有组员下达的死命令。快,就是所有的操作流程必须要在三分钟内完成;不掉棒,是在转运过程中,绝不能出现运动员的二次损伤。离开赛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他和组员们开启了强化训练的快进键,演练、复盘、再演练,算时间、卡点位、练动作、抓细节,反复观看演练录像,总结演练过程,他们始终以最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配合。前期训练所获得的扎实技能,使他们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完成了开赛前医疗保障的全部准备工作。
2月6日,冬奥开赛第2天,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中,一名外籍运动员因空中姿态失控,摔倒在赛道上。滑雪医生和巡逻队迅速将伤员转运到雪道交接区,早已在交接区等候的邢文钊和他的组员们,立即启动交接处置流程,快速、高效、规范的进行二次检伤,支具固定,信息采集,搬抬转运,一气呵成,仅仅用时2分40秒。这位外籍运动员的教练和队医亲眼目睹了中国医生高超和娴熟的救治技术,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连声道谢。
开赛的第12天,邢文钊和他的组员们已经救治了十余位受伤运动员,整体救治转运时间,比国际雪联所要求的时间上限足足缩短了1/3,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珍妮·舒特和国际滑雪医生监事古德伦·沃尔特说的最多一句就是“Goodjo(做的好)!“
冬奥举办过程中,赛道上鲜艳的滑雪服在空中舞动,运动员们精彩的动作引起观众们阵阵的喝彩。身高1米76、身材健壮、方眼大脸、皮肤黝黑是邢文钊的外貌特点,而细腻、认真、敏锐则是他的性格写照。邢文钊和他的组员们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书写着属于中国医务人员的冬奥时刻。
预约挂号:0311-88603908
咨询热线:0311-88603000(24小时)
投诉电话:0311-88603629
0311-88603700
医院微信视频号
微信视频号
医院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医院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医院抖音视频号
抖音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