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10
来自:宣传部
近日,我院湘江院区骨四科团队凭借精湛的医术、强大的多学科协作救治能力以及勇于担当的精神,成功救治一名闭合性血管损伤长达19小时的15岁患者,保住了濒临坏死的右下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去年年底的一天早上六点,骑车上学的小王因与停靠路边的大货车发生碰撞,导致右小腿重创并当场昏厥。经120紧急送至当地医院后,X线检查确诊为“右胫腓骨近端骨折”,给予石膏固定及输液治疗。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王的右小腿逐渐出现剧烈疼痛、皮肤温度骤降等危急症状,经检查发现下肢动脉搏动银河yh0076失,需要立即转院治疗。心急如焚的家长带着小王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告知血管损伤时间太长,已超过黄金救治期,建议截肢。后经多方打听,直到第二天凌晨,小王一家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我院湘江院区骨四科——此时距离受伤已过去近19小时。
血管损伤后挽救肢体的最佳时间是6-8个小时,如果缺血时间超过10小时,即使接通了血管,肢体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同时还要面临肌肉坏死、毒素入血、肝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值班医生祁东旭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对小王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其右小腿肿胀如鼓,远端肢体冰冷发绀,足背动脉搏动银河yh0076失,甲床毛细血管反应全无,皮肤已出现暗紫色花斑——这些征兆都预示着肢体正滑向不可逆坏死的深渊。骨四科副主任李智勇了解情况后迅速赶往医院并指示:“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简化术前流程,与时间抢生机!”
▲术前X线片显示骨折移位非常大,骨折端非常尖锐,容易刺破血管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治战役就此打响。从抽血化验到影像检查,医护团队仅用21分钟便完成全部术前准备,麻醉一科主治医师高恩慧更是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椎管内麻醉加神经阻滞,东院手术室主管护师肖文汇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下导尿管及术前器械准备,放射科主管技师王竹海全程待命提供影像支持。无影灯下,李智勇副主任带领祁东旭医师以及孙猛、房业锟医生组成的手术团队,凭借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先以微创技术快速复位骨折并外固定,继而转战血管修复战场,对胫后动脉及胫后静脉的2处破口进行修复,经过四个小时的精雕细琢,随着血管吻合最后一针完美收线,监护仪上终于传来远端动脉搏动的清脆回响。
▲仅用21分钟就为患者做完术前检查进入手术室
▲李智勇副主任(左1)与祁东旭医师商讨手术方案
▲麻醉一科高恩慧为整个手术过程保驾护航
▲东院手术室肖文汇给患者下导尿管
▲术后骨折复位
然而胜利的曙光刚现,新的危机接踵而至。术后小王相继出现高热、贫血、低蛋白、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并发症,在湘江院区急诊科邓卓军主任团队的大力支持下,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小王转危为安。骨四科护士长马荣华带领护理团队给予了小王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耐心细致的康复指导。最终,小王的右小腿成功保全,而且恢复了自主活动能力,顺利出院。
“入院时孩子的小腿冰凉没有知觉,现在居然能自己抬腿了!”出院当天,小王父母紧握医护人员的双手热泪盈眶。从绝望深渊到重获新生,这个家庭的笑容里,凝结着我院多学科团队对“黄金救治期”的大胆突破、对“保肢禁区”的技术攻坚,更闪耀着医者对生命尊严的执着坚守,彰显了我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硬核实力与使命担当。
专家简介
李智勇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四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全国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关节保护与矫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社区康复医学会足踝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核心论文20余篇。
专业擅长:
多发伤及严重创伤的救治,四肢及关节内骨折的微创治疗,足踝骨折及畸形的手术治疗,髋膝关节置换。
出诊时间:
每周二上午
诊室位置: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湘江院区(石家庄市裕华区湘江道68号)骨科专家门诊
联系电话:
0311-66776731
科室简介
湘江院区骨四科成立于2012年9月,现有床位45张,医护人员28人,副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
科室朝气蓬勃、迅猛发展,技术力量雄厚,融医教研为一体,经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完成创伤、脊柱、关节、手外等领域高难度、高精尖的手术。在多发伤、颈肩腰腿痛、骨折不愈合、手外、髋、膝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诊治拥有丰富的经验。
科室特色技术:
四肢骨折的微创治疗,断指再植,髋膝关节置换
预约挂号:0311-88603908
咨询热线:0311-88603000(24小时)
投诉电话:0311-88603629
0311-88603700
医院微信视频号
微信视频号
医院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医院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医院抖音视频号
抖音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