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

张 琳

科       室

儿科

行政职务

职       称

主任医师、教授

医生介绍

   张琳,儿科专家、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4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一直在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现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1993年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1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派至瑞典Hudinge University Hospital,Karolinska Institute作访问学者。2010年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银河yh0076化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外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会委员、儿科学组副组长,河北省儿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围产医学会常委。«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编委、«中华儿科杂志»审稿人。国际益生菌专家小组成员。


        自1990年始作为第一主研人在儿科微生态学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工作, 承担多项省科技厅和省卫生厅课题,在《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华儿童保健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的动态观察》、《儿童腹泻微生态学研究》、《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综合性研究》、《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的演变》、《复方双歧杆菌制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动态观察》、《新生乳鼠早期肠道细菌移位与影响因素研究》、《乳酸杆菌制剂对应用抗生素大鼠体内TLR2mRNA转录水平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等论文40余篇,其中《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综合性研究》,其成果填补了我国新生儿、早产儿微生态学研究的空白,获1997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的动态观察》,其结论对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机理提出新观点,首次提出了腹泻的微生态疗法,达国内领先水平,获1996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方双歧杆菌制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观察》获“第三届全国临床微生态学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全文转载在国家卫生部主办的《中国医学论坛报》。著书五部,分别为《开启中学生健康之门》和《实用临床儿科答疑》等均为主编。1996年获吴阶平医学研究二等奖,1998年获“河北省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河北省科技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0年被评为河北省巾帼建功英雄。

  自参加工作以来, 一直在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后改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自1990年始作为第一主研人在儿科微生态学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工作, 承担多项省科技厅和省卫生厅课题,在《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华儿童保健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的动态观察》、《儿童腹泻微生态学研究》、《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综合性研究》、《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的演变》、《复方双歧杆菌制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动态观察》、《新生乳鼠早期肠道细菌移位与影响因素研究》、《乳酸杆菌制剂对应用抗生素大鼠体内TLR2mRNA转录水平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等论文40余篇,其中《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综合性研究》,其成果填补了我国新生儿、早产儿微生态学研究的空白,获1997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的动态观察》,其结论对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机理提出新观点,首次提出了腹泻的微生态疗法,达国内领先水平,获1996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方双歧杆菌制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观察》获“第三届全国临床微生态学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全文转载在国家卫生部主办的《中国医学论坛报》。著书五部,分别为《开启中学生健康之门》和《实用临床儿科答疑》等均为主编。1996年获吴阶平医学研究二等奖,1998年获“河北省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河北省科技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0年被评为河北省巾帼建功英雄。

医院邮编:050051

版权所有:银河yh0076(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冀ICP备05001018号-1

     IDC备13010402000974

网站技术、内容维护:宣传部

预约挂号:0311-88603908

咨询热线:0311-88603000(24小时)

投诉电话:0311-88603629

     0311-88603700

医院微信视频号

微信视频号

医院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医院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