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2
来自:宣传部
白研,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2021年1月20日随队支援河北省胸科医院。同心同德共抗疫情,精准救治方显医者本色。她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大爱无疆。下面是她的随笔。
2021年新年伊始,石家庄疫情形势骤然严峻。医院党委向全院发出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号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我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1月6日晚,我报名加入了医院应急梯队,随时准备出发。1月20日上午,我随队支援河北省胸科医院,奔赴抗疫一线。
家里人得知我去一线,都非常支持。老人嘱咐我,既要干好工作,还要注意自身安全;爱人表示会承担起一切家务事,让我安心工作;正在上小学的儿子说,他会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让我放心去治病救人。出发前,我所在科室的主任、护士长和同事们,都来为我送行,还精心准备了随用的医疗防护用品。这些让我倍受感动,内心感到特别温暖。
干好一线救治工作,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精准的工作作风。进入隔离病房前,我们接受了各种诊疗方案、穿脱隔离服、暴露处理流程、往返医院规范等内容的培训。实践证明,所有这些前期准备工作,都是必要且有效的。
在C2病区,我们与其他医院的同仁们并肩战斗,共同收治管理40余名患者。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好、领导分工明确,大家各司其职,以极其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落实科学精准的治疗方案,在每个环节上都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为我们之后到B3病区,有序开展收治管理39名患者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省胸科医院工作的日子里,我也遇到过挑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多有不便,每当工作结束后,我必须打起精神,小心翼翼地卸下这身盔甲,望着湿透了的内层洗手服,捂得发白的双手,感受着口罩压痕一摸就疼的脸,这时的疲惫与酸楚便会油然而生。但在面对党旗一次次宣誓时,我深深体会到,当心中有了责任和信念,这些困难也就变得不足为惧。学会坚持,也就离最后的胜利不远了。
在前线抗疫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会有思念家人的时候,尤其是春节期间,虽然思念亲人的惆怅,不时被繁忙紧张的工作所替代,但回到驻地酒店,或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心情却很难平静。在此期间,每次下班后和儿子视频,成为了我最开心的时候。我的儿子是小学5年级的学生,在见不到妈妈的特殊时期,他写了三篇寒假日记,刊发在河北新闻网。当我看到其中的内容时感动不已,潸然泪下。医者的责任担当和家人的暖心鼓励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与力量,也让我相信,我们定会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疫情中的医生妈妈——
寒假日记三则
石家庄裕华路小学五(5)班
孙卓惟
2021年1月20日(周三)
今天是石家庄防止疫情扩散、实行居家隔离防控的第15天。早上,我还没起床,突然听见爸爸的手机响了。过了一会儿,爸爸告诉我,妈妈刚下夜班就接到通知,她要去省胸科医院救援了。我妈妈是省三院的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记得半个月前,听妈妈说,她和同事都写了请战书,领导说让做好准备,等待通知。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我以为疫情不那么严重了,妈妈不用再去一线了。没想到让妈妈去一线的通知还是来了,而且说去就去,一切都来得那么急迫,那么突然。我为妈妈担心起来,心里很不平静。
2021年2月1日(周一)
今天是妈妈去一线的第12天。晚饭后,妈妈先发来几张别人给她照的照片,之后又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她现在的工作紧张而繁忙。她和同事们每天六班轮换,每班四个小时,需要提前两个小时到医院做防护准备。而且这个流程很严格,不能有半点粗心大意。照片中的妈妈,穿上一身白色蓝条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医用防护面罩,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根本看不出一点儿妈妈的模样儿。而且不能多喝水,不能躺着休息。因每天六班轮换,妈妈吃饭睡觉都没有规律了。虽然这样,但妈妈每次和我通电话时都微笑着说:“没什么,慢慢适应就好了。”我想给我妈妈点个赞,她能吃苦,很坚强,真的很棒!
2021年2月9日(周三)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妈妈去一线的第20天。“二十八把面发”,奶奶发好面,准备蒸馒头枣糕了。在奶奶的帮助下,我做了一只“萌萌”——我家养的一只小白兔。我给妈妈发了个视频,里面有我做“兔子”的画面。我在视频里说:“妈妈,我和萌萌都想你了,希望那些病号早日康复,盼望我们的妈妈早日回家!”
预约挂号:0311-88603908
咨询热线:0311-88603000(24小时)
投诉电话:0311-88603629
0311-88603700
医院微信视频号
微信视频号
医院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医院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医院抖音视频号
抖音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