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4
来自:教务处
创伤急救中心
张英泽
骨科主任、保膝中心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
大学
博士生导师
邮箱:联系方式见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官网导师风采
研究方向:骨关节炎、关节内骨折微创治疗
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主持项目:获批主持国家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
发表论文: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中华系列期刊论文500余篇,在SCI收录期刊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Lancet Glob Health等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在IF≥35期刊发表3篇,35<IF≥10期刊发表12篇。
获奖情况: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第一主研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第一主研人),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5项。
侯志勇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院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
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工作站
邮箱:联系方式见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官网导师风采
研究方向:
老年骨折、复杂骨盆髋臼骨折、骨骼肌软组织损伤精准诊疗
社会任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高端人才,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高校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河北省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十佳中青年骨科医师等称号
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创伤分会常务委员,美国骨科创伤协会OTA国际委员。
主持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两项、国自然面上项目两项
发表论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获奖情况: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第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第3,第4),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第1),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1)。获2023年度第23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王鹏程
副院长 骨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复杂关节周围骨折的微创治疗 2.急性软骨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 3.骨折愈合的机制研究
邮箱:联系方式见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官网导师风采
社会任职: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
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中国河北区主席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学组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下肢创伤学组副组长
河北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主持项目:近年来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河北省财政厅优秀人才项目等9项省级项目课题。
发表论文:累计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8篇。
获奖情况:取得的研究成果曾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河北医学科技一等奖3项
陈伟
科室:创伤急救中心
行政职务:副院长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骨折微创治疗技术器械研发及骨折愈合机制和促进策略研究。
邮箱:联系方式见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官网导师风采
青年长江学者,燕赵青年科学家,2023、2024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骨干,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科学专业教师团队骨干。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863计划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从事骨折愈合机制研究、微创治疗技术和新型器械研发。
发表论文:迄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Lancet Global Health、Adv Mater、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Adv Sci、Bioact Mater、Adv Funct Mater等杂志发表SCI(E)收录论文110余篇,其中15篇IF>10。参编参译著作20部(英文专著4部,Thieme出版社出版),其中3部为副主编。获得授权专利100余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美国专利8项,其中3项为第一发明人,转化获3类注册证/备案证8项。
获奖情况: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第3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其中第一完成人1项),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项,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北省赛区一等奖2项(其中第一完成人1项)。
吴昊天
骨伤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硕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创伤骨科(骨折、骨折不愈合、骨感染、畸形矫正)
邮箱:haotian.zj.wu@hotmail.com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肩肘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四肢骨折防治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上肢创伤学组副组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理事
主持项目:
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8项,200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重组腺病毒Ad-GDNF治疗脊髓损伤的应用基础研究》,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发表论文:
发表SCI及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15篇,编写著作5部
获奖情况: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北医科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第一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英文授课比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郑占乐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骨科创伤急救保膝中心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膝关节疾病与创伤
邮箱:lancelotzzl@163.com
社会任职:
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
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保膝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下肢创伤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河北省骨科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学组委员
河北省科协青年委员
石家庄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
主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河北省自然基金一项
河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一项
河北省卫健委项目两项
发表论文:
1.Femoral condyles tangential view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detect the screw penetration of femoral condyles after retrograde nail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5, 128(24): 3352- 3356.
2.Establishment of 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Associated with Proximal Fibular Fracture. Orthop Surg. 2019 Feb;11(1):97-101.
3.Relationships between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Lower Limbs and Gender During Medial Compartment Knee Osteoarthritis. Orthop Surg. 2019 Oct;11(5):835-844.
4.Dynamic deformation of femur during medial compartment knee osteoarthritis. PLoS ONE 14(12): e0226795.
5. The use of bidirectional rapid reductor in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preliminary 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results.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8 Nov29; 19(1):419. doi: 10.1186/s12891-018-2343-9.
6.Incidence and Radiological Predictors of Concomitant Meniscal and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in Operativ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Diagnostic Study. Sci Rep. 2018 Sep 6;8(1):13317.
7. Application of intraoperative limb-length measurement by a new osteotomy device in hemiarthroplasty for treating femoral neck fracture. BMC Surgery (2017) 17:57.
8. Reduce the Failure Risk: A Challenge to Reduce the Risk of Using Hybrid Graft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rthroscopy.
9. Hamstring Autograft Versus Hybrid Graft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0.The Application of a Computer-assisted Thermoplastic Membrane Navigation System in Screw Fixation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 clinical study. Injury, 2012, 43(3):495-499.
11.Is the fluoroscopic view enough for accurate percutaneous sacroiliac screw insertion? An experimental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 Traumatology, 2012, 22(3):187-192.
12.Axial view of acetabular anterior column: a new X-ray projection of percutaneous screw placement. 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 2015, 135(2):187-192.
13.Four pins assisted reduction of complex segmental femoral fractures: a technique for closed reduction. 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 [Med Sci], 2014, 34(6): 912-916.
14.Femoral neck osteotomy guide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BMC Surgery, 2015, 15:29.
15.张氏胫骨平台解剖接骨板的研制与应用方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4):464-46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8.04.022.
16.膝内翻患者股骨形态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4):466-46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8.04.023.
17.张氏可吸收骨缺损填充物的初步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5):615-61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8.05.029.
18.张氏塌陷骨块顶起套件的初步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4):468-46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8.04.024.
19.顺势互动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7,33(7):596-601. DOI: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7.07.005.
20. 双向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4):491-492.
21. 无孔抗折动力固定接骨板的基础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11):1351-1352.
22. 双反牵引快速复位器微创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12):1470-1471.
23. 双反牵引微创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7,(5):302-305.
2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临床影像学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5):599-600.
25.股骨内外髁切线位X线投照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10):1215-1216.
26. 张氏胫骨平台解剖接骨板的研制与应用方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4):464-466.
27. 膝内翻患者股骨形态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4):466-468.
28. 张氏塌陷骨块顶起套件的初步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4):468-469,封3.
30.牵引复位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10):1229-1231.
31.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0):861-865.
32.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折治疗理念与原则[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9):1093-1095.
33. 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3):3767-3772.
34. 顺势牵引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24-28.
35. 胫骨平台骨折微创复位固定要点[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12):1469-1472.
36. 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复位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10):1226-1227,封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10.029.
37. 针头定位法在骨科微创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2):226-227,封3.
38.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的相关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6):722-724.
39. Schatzker分型的研究与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6):724-725.
40. 骨折非平衡牵引与骨折移位关系数学模型的初建与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11):1356-1358.
41. 经皮球囊扩张治疗胫骨平台压缩骨折初步报告[J].河北医药,2009,(12):1507-1508.
42. 胫骨平台骨折张氏微创手术中研磨复位技术处理过度复位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7,(3):157-161.
4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临床影像学研究.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5期,599-600
44.张氏切口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5期,677-679
45张氏加压骨栓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07-02
46张氏可吸收骨缺损填充物的初步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05-15
47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折治疗理念与原则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9-15
48 骨折微创复位固定的最新进展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7-03-06
49 微创撬压复位逆行螺钉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初步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12-05
50 一种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的防护屏风的初步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2-15
51 顺势牵引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02-01
52 保膝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53 双反牵引快速复位器微创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12-15
54 张氏骨盆取骨术的初步临床应用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08-16
55微创撬压复位逆行螺钉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初步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12):1477-1479.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8.12.028.
56胫骨平台骨折综合分型初步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11):1354-1355.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8.11.027.
57 3D打印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中应用的初步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7):849-85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8.07.025.
58 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复位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0):1226-1227,封3.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10.029.
58经皮球囊扩张法治疗距骨塌陷骨折的初步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6):621-62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09.06.032.
59经皮球囊扩张法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效果[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6):620-621.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09.06.031.
60阿托伐他汀对山羊移植静脉内膜增厚的抑制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5):380-382,388. DOI:10.3321/j.issn:1003-3734.2008.05.007.
61不同管径静脉移植治疗山羊股动脉缺损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4):361-362. DOI:10.3321/j.issn:1000-5404.2008.04.025.
62骶骨翼斜坡"盲区"对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指导意义的初步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0):1247-1248.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0.10.041.
63耻骨联合分离程度对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应力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1):1299-1302.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0.11.008.
64不同程度耻骨联合分离对骨盆后环应力分布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6):531-534. DOI: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0.06.016.
67髋臼前柱轴位像的投照方法与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10):1076.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09.10.033.
68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经皮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可行性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10):909-911. DOI:10.3760/cma.j.issn.1001-8050.2009.10.287.
1、发明专利 一种骶髂关节螺钉三维定位器 专利号:2014101523957
2、发明专利 一种跟骨骨折宽度恢复器 专利号:2014101524220
3、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复位塌陷骨折块的顶起器 专利号:2018203787563
4、一种适用于不同规格螺钉的骨科手术改锥 专利号:2018203706072
5、一种膝关节炎胫骨截骨加压接骨板 专利号:2018204021462
6、一种胫骨平台关节内复位器 专利号:2018205017163
获奖情况:
“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心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髋部骨折诊治创新技术的建立与应用”2014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姚双权
副主任医师
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创伤骨科
邮箱:docshuangq@126.com
社会任职:SICOT中国部创伤学会委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审稿专家。
主持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淫羊藿素通过调控组蛋白乳酸化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助益急性软骨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
发表论文:
Modified Distally Based Sural Nerve Flaps In Acute Traumatic Forefeet Reconstructions. 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 2009. 2009 Jul;63(1):77-80.
小切口有限切开辅助复位微创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姚双权,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12):1-3.
肘关节前侧入路框架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姚双权 赵昌平 吴昊天 曹阳 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95卷45期 3678-3680页
双平面阻挡钉技术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治疗中的应用。姚双权 张浩 马霖 等,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19(5):458-461.
CT三维重建引导下双平面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刘明宇 程子文 姚双权等,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3,23(6):456-461.
获奖情况:2024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股骨颈骨折生物力学研究及创新临床应用》
李智勇
湘江院区骨四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创伤急救、关节
邮箱:liyong99423@163.com
社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全国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关节保护与矫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社区康复医学会足踝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项目:
高压氧、骨形态发生蛋白-2 联合地舒单抗早期干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发表论文:
获奖情况:新型骨水泥研制及骨科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河北省
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 省部二等奖
刘建宁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铁门关医院常委副院长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四科 党支部书记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创伤骨科学,骨感染、骨缺损的治疗及相关免疫介质及分子标志物表达
邮箱:37900477@hebmu.edu.cn
社会任职:
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学分会手术标准化学组 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分会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 委员
河北省药品评审中心 外聘专家
河北省医学学科管理服务系统 项目评审专家
主持项目: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创伤软组织愈合的临床研究;第一主研人;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生物材料预防血栓及促成骨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科技创新基地项目)(2022-2025);河北省科技厅
载药型硫酸钙联合负压引流装置预防开放骨折感染的研究(2024-2026);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通过调控蛋白SinR-SinI相互作用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预防开放骨折感染的分子机制(2025-2027);河北省政府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项目
代表论文:
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股骨干骨折感染的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通讯作者
Role of miR-199a-5p in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by targeting TET2.Gene,2019,通讯作者,Q2;IF:3.9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EGCG-CSH/n-HA/CMC in promoting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macrophage
polarization.Bioorganic Chemistry.2024,通讯作者,Q1;IF:5.1
VLCS Treatment Alters Macrophage M2 Polarizatio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2024,通讯作者,Q1;IF:2.8
Hounsfield units of vertebrae as a predictor of cervical deep paraspinal muscles atrophy and neck pain in 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Journal of Neurosurgery:Spine,2024,第一作者,Q1;IF:2.9
获奖情况:
新型骨水泥研制及骨科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证书号:2021JB-2005)
老年骨科疾病基础研究及临床创新应用—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编号:20234126)
张学斌
创伤急救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创伤骨科
邮箱:xuebin_1982@126.com
社会任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 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创伤急救专业委员会 委员
河北省急救医学会骨科专委会 常委
河北省急救医学会快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主持项目:主持省级课题2项(其中一项在研),市厅级课题2项(其中一项在研)
发表论文: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8篇
获奖情况: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项
金霖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创伤骨科
邮箱:drljin@163.com
社会任职:河北省药物与卫生技术综合评估学会卫生技术评估委员会秘书,河北省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医师分会血管创伤学组秘书,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青年医师专业委员会理事。
主持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培养项目1项,河北省卫健委青年科技课题1项。
发表论文: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其中第一、共一作者11篇;中文核心15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3篇。
获奖情况:石家庄市管拔尖人才,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张瑞鹏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骨外科
邮箱:zhangruipengdoctor@126.com
社会任职:河北省急救医学会骨科急救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主持项目:
发表论文:
获奖情况:
吕红芝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编辑部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骨科流行病学、促进骨折愈合机制和新型材料的研发
邮箱:190099199@qq.com
社会任职:
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中国医师协会会刊《中国医学人文》杂志青年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河北省青联委员,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促会骨科分会骨科生物材料学部委员,河北省医学科技创新专家,河北医科大学青年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河北省数理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中华系列、核心期刊《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编辑部副主任。
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82102584,3D打印新型多维仿生Mg-MC/PLGA/CGF复合骨修复材料在个体化修复长骨节段性缺损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2022/01-2024/12,30万元,个人,项目负责人。
2.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H2021206317,3D打印新型多维仿生镁掺杂MC-PLGA植骨材料个性化修复长骨节段性缺损的作用与机制研究,2020/01-2022/12,10万元,个人,项目负责人。
3.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377780D,名称:河北省近十年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及致伤原因发展趋势的研究,2020/07-2023/06,5万元,个人,项目负责人。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of Hebei Province (20377780D)
4.河北省2021年度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编号:20210552,名称:河北省骨折及相关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2020/07-2023/06,5000元,个人,项目负责人。2021 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 plan of Hebei Province (20210552)
5.河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课题,编号:20150284,名称: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相关因素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15/01-2016/12,5000元,个人,项目负责人。
6.第二批“十四五”临床医学创新研究团队,名称:新型纳米骨修复材料调控骨折愈合研发团队,2023/08-2028/08,100万元,团队,项目负责人。
7.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编号:J230007,名称:兼具诱导生理性软骨分化及屏蔽周围神经侵扰的生物支架系统调控关节软骨再生及机制研究,2023/12-2026/11,60万元,团队,项目负责人。
8.2025年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培养项目,编号:ZF2025136,名称:新型智能压电纳米发电机通过Piezo1-Fstl1信号通路调控软骨内骨化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与机制研究,2024/11-2025/11,9万,个人,项目负责人。
发表论文:
1.Chen W#, Lv H#(吕红芝), Liu S#, Liu B#, Zhu Y#, Chen X#, Yang G, Liu L, Zhang T, Wang H, Yin B, Guo J, Zhang X, Li Y, Smith D, Hu P, Sun J, Zhang Y*. National incidence of traumatic fractures in China: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512 187 individuals. Lancet Glob Health. 2017, 5(8):e807-e817. (IF:38.9) (JCR Q1)
2.Lv H#(吕红芝), Chen W#, Hou Z, Jia S, Zhu Y, Liu B, Chen X, Yang G, Liu L, Zhang T, Wang H, Yin B, Liu S, Guo J, Zhang X, Li Y, Zhang Y*. National incidence of joint dislocation in China: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512,187 individuals. Chin Med J (Engl). 2022, 135(14):1742-1749. (IF:7.5) (JCR Q1)
3.Zhu W#, Li W#, Yao M#, Wang Y, Zhang W, Li C, Wang X, Chen W*, Lv H* (吕红芝, 通讯作者). Mineralized Collagen/Polylactic Acid Composite Scaffolds for Load-Bearing Bone Regeneration in a Developmental Model. Polymers (Basel). 2023, 15(20):4194.(IF:4.7) (JCR Q1)
4.Zhu W#, Li C#, Yao M, Wang X, Wang J, Zhang W*, Chen W*, Lv H* (吕红芝, 通讯作者). Advances in osseointegration of biomimetic mineralized collagen and inorganic metal elements of natural bone for bone repair. Regen Biomater. 2023, 10:rbad030. (IF:5.6) (JCR Q1)
5.Zhou S#, Liu S#, Wang Y, Li W, Wang J, Wang X, Wang S, Chen W*, Lv H* (吕红芝, 通讯作者).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Bionic Mineralized Collagen, PLGA, Magnesium Ionomer Materials, and Their Composite Scaffolds for Bone Defect Treatment. J Funct Biomater. 2023, 14(8):406.(IF:5.0) (JCR Q1)
6.Lv H#(吕红芝), Chen W#, Zhang T#, Hou Z, Yang G, Zhu Y, Wang H, Yin B, Guo J, Liu L, Hu P, Liu S, Liu B, Sun J, Li S, Zhang X, Li Y, Zhang Y*. Traumatic fractures in China from 2012 to 2014: a National Survey of 512,187 individuals. Osteoporos Int. 2020, 31(11):2167-2178.(IF:4.2) (JCR Q1)
7.Lv H(吕红芝), Chen W*, Yao M, Hou Z, Zhang Y. Collecting data on fractures: a review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n orthopaedic traumatology and the Chinese experience in large volume databases. Int Orthop. 2022, 46(5):945-951. (IF:2.0) (JCR Q2)
8.Lv H#(吕红芝), Nie Y#, Wang X#, Li W, Wang Y, Li Z, Zhang X, Chen W*.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s of spine, hip, proximal humerus and forearm during the haze epidemic period. Injury. 2022, 53(10):3139-3148. (IF:2.2) (JCR Q2)
9.Lv H#(吕红芝), Zhang Q#, Yin Y, Zhu Y, Wang J, Hou Z, Zhang Y*, Chen W*.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umatic fractures during the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China: A retrospective & comparative multi-center study. Injury. 2020, 51(8):1698-1704. (IF:2.2) (JCR Q2)
10.Lv H#(吕红芝), Chen W#, Yuwen P, Yang N, Yan X, Zhang Y*.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related to radiographic knee osteoarthriti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football players and matched nonsportsmen. Int Orthop. 2018, 42(3):519-527. (IF:2.0) (JCR Q2)
11.Lv H#(吕红芝), Zhang Q#, Chen W#, Song Z, Zheng Z, Zhang Y*.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Intercondylar Eminence Fractures. Orthop Surg. 2020, 12(2):561-569. (IF:1.8) (JCR Q2)
12.Lv H#(吕红芝), Chang W#, Yuwen P, Yang N, Yan X, Zhang Y*. Are there too many screw holes in plates for fracture fixation? BMC Surg. 2017, 17(1):46. (IF:1.6) (JCR Q2)
13.Lv H#(吕红芝), Li D#, Li C, Yuwen P, Hou Z, Chen W*, Zhang 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al malpractice cases against orthopedists in China between 2016 and 2017. PLoS One. 2021, 16(5):e0248052. (IF2.9) (JCR Q1)
14.Lv H#(吕红芝), Cui Y#, Li C#, Yan X#, Yang N, Wang Y, Zhang Y*. A multicenter survey of patients' favorite type of nursing car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PLoS One. 2022, 17(3):e0264169. (IF2.9) (JCR Q1)
15.Lv H#(吕红芝), Zhang X#, Wang J, Hou Z, Wang H, Li C, Wang W, Chen W*, Zhang Y*. Short-term effects of COVID-19 on the risk of traumatic fractures in China cities. Sci Rep. 2022, 12(1):6528.(IF3.8) (JCR Q1)
16.Li W#, Wang Y#, Zhang Z#, Chen W, Lv H*(吕红芝, 通讯作者), Zhang Y*. A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closed calcaneal fracture: a retrospective study. J Orthop Surg Res. 2023, 18(1):612. (IF2.8) (JCR Q1)
17.Li W#, Wang Y#, Zhou S, Liu S, Di L, Chen W*, Lv H*(吕红芝, 通讯作者).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predictive nomogram for postoperative non-union of closed femoral shaft fracture. Sci Rep. 2024, 14(1):3543. (IF3.8) (JCR Q1)
18.Lv H#(吕红芝), Li W#, Wang Y#, Chen W, Yan X, Yuwen P, Hou Z, Wang J*, Zhang Y*. Prediction model f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combined with meniscus injury. Front Surg. 2023, 10:1095961.(IF1.6) (JCR Q2)
19.Li C#, Lv H#(吕红芝), Du Y, Zhu W, Yang W, Wang X, Wang J*, Chen W*. Biologically modified implantation as therapeutic bioabsorbable materials for bone defect repair. Regen Ther. 2021, 19:9-23. (IF3.4) (JCR Q2)
20.Yuwen P#, Lv H#(吕红芝), Chen W#, Wang Y#, Yu Y, Hao J, Liu S, Zhang T, Feng C, Guo J, Yin B, Zhang Y*. Age-, gender- and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 type-specific clinical characters of adult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in eighty three hospitals in China. Int Orthop. 2018, 42(3):667-672. (IF2.0) (JCR Q2)
21.Chang W#, Lv H#(吕红芝), Feng C, Yuwen P, Wei N, Chen W*, Zhang Y*. Preventable risk factors of mortality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 J Surg. 2018, 52:320-328. (IF12.5) (JCR Q1)
22.Wang J#, Lv HZ#(吕红芝), Chen W, Fan MK, Li M, Zhang YZ*. Anatomical Adaptation of Fibula and its Mechanism of Proximal Partial Fibulectomy Associated with Medial Compartment Knee Osteoarthritis. Orthop Surg. 2019, 11(2):204-211.(IF1.8) (JCR Q2)
23.Jin Z#, Lv H#(吕红芝), Li M, Hou Z, Lian X, Chen W*, Zhang Y.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 Int Med Res. 2021, 49(1):300060520979854.(IF1.4) (JCR Q4)
24.Chen W#, Liu B#, Lv H#(吕红芝), Su Y, Chen X, Zhu Y, Du C, Zhang X, Zhang Y*. Radiological study of the secondary reduction effect of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 on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after internal compression fixation. Int Orthop. 2017, 41(9):1953-1961. (IF2.0) (JCR Q2)
25.Ye Z, Xiao Q, Liu S, Zhou S, Hou G*, Lv H*(吕红芝, 通讯作者), Zhang Y*. Prevalence Characteristics of Osteoporosis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in Two Regions of China and Analysis of the Lag Effect of Air Pollutants on them. Orthop Surg. 2024 Nov;16(11):2834-2843. (IF1.8) (JCR Q2)
26.Zhou S#, Yang Z#, Zhang W#, Liu S, Xiao Q, Hou G, Chen R, Han N, Guo J, Liang M, Zhang Q*, Zhang Y*, Lv H*(吕红芝, 通讯作者).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redictive model and tool for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 after postero-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J Orthop Surg Res. 2025, 20(1):38. (IF2.8) (JCR Q1)
27.Hou G#, Xiao Q#, Ye Z#, Liu S, Zhou S, Wang Y, Li W, Zhang Y*, Lv H*(吕红芝, 通讯作者).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osteoporosis fractur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air pollutants: a multi-center study in Hebei Province. Sci Rep. 2024, 14(1):31612. (IF3.8) (JCR Q1)
28.吕红芝,崔怡,王娟,等. 石家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骨科住院患者骨折部位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20,36(3):202-206.
29.吕红芝,秦士吉,李文静,等.跟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2;24(5):6-12.
30.吕红芝,侯志勇,王娟,等.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嵴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1;23(2):132-137.
31.吕红芝,王博,郭家良,等. 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布研究[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1;23(7):6-11.
32.吕红芝,丁俊琴,张秀果,等. 基于患者需求的精准护理服务的调查研究方案[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37(4):468-470.
33.吕红芝,王娟,宇文培之,等. 2016年至201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盆骨折住院患者的特征分析[J].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9;5(4):228-232.
34.吕红芝,陈伟,李升,等. 套接法治疗假体周围骨折的实验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36(10):1224-1226.
35.吕红芝,陈伟,张晓琳,等.中国居民骨折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设计[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36(4):485-487.
36.吕红芝,邢欣,秦士吉,等. 2008年至2011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股骨髁上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16(11):978-982.
37.吕红芝,陈伟,朱燕宾,等. 2010年至2011年京津唐地区九家医院成人骨盆骨折的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6;18(2):149-152.
38.吕红芝,陈伟,王娟,等. 2010年至2014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股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的特征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6;18(8):692-696.
39.吕红芝,王娟,陈伟,等. 2009年至201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股骨髁上骨折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9;21(05):392-397.
40.刘世航, 周帅, 秦士吉, 等. 矿化胶原在骨缺损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3, 17(12):1320-1324.
获奖情况:
1.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应用,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2019,第三完成人。
2.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骨折及相关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医学会,2021,第八完成人。
3.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中共石家庄市委组织部,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员会,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局,2019。
4.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骨折智能自动复位器,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教育厅,中共河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2021,第四完成人。
5.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2021,第八完成人。
6.202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7.河北医学科技一等奖,中国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应用,河北省医学会, 2018,第四完成人。
8.获2021年河北省首届医学研究生学科学术论坛临床分会论文一等奖。
脊柱外科
王林峰
脊柱外科一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脊柱退变疾病、脊柱畸形与骨质疏松
邮箱:wlf7730@163.com
社会任职:
1.中国老年学会骨科分会脊柱畸形学组副主任委员
2.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副组长
3.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
4.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脊柱疼痛学组委员
5.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显微神经脊柱学组委员
6.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7.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基础学组委员
8.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
9.《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
10.《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青年编委
主持项目:
1.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3677742G,细胞内PH调控氧化磷酸化介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2023.01 -2025.12, 15 万,在研,主持;
2.河北医科大学“十四五”临床医学创新研究团队,规律中强度运动缓解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及应用研究,2024.1-2026.12, 60万,在研,主持。
3. 2025年河北省引进国外智力项目,脊柱退变性疾病规范化外科治疗研究,2025-2026,10万,在研,主持。
4.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H2020206382,1,25(OH)2D3/VDR通路在人椎间盘退变中的分子机制研究,2020.09-2022.12,10万,已结题,主持;
5.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H2020206656,实时AR 跟踪技术在腰椎退变疾病减压手术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2020.11-2023.12(延期),20万,在研,主持。
发表论文:
获奖情况:
以第一完成人获2021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获2023年度河北省拔尖人才,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脊柱外科后备学术带头人称号。
马雷
脊柱外科党支部书记,科室副主任兼四病区负责人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脊柱退行性变
邮箱:malei@hebmu.edu.cn
社会任职:
主持项目:
发表论文:
发表SCI论文20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近4年发表代表性文章:
获奖情况:
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额定完成人),河北省医学会一等奖一项(额定完成人)
李嘉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脊柱外科
邮箱:ljlyqbwinw2010@yeah.net
社会任职:
主持项目:(1) 河北省教育厅, 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BJ2019012, 颈椎软骨终板 Modic 改变中 ADAMTS 表达变化及相关研究, 主持
(2)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腰椎软骨终板退变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主持
发表论文(近5年):
获奖情况:
2019年河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81095-1) 第一主研人
王辉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 /博士后(北京大学医学部)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脊柱外科
邮箱:hbmuwanghui@hebmu.edu.cn
社会任职:第二届SICOT脊柱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脊柱侧凸研究分会儿童脊柱畸形学组组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中华灾害救援医学》编辑及审稿专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编委及审稿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 第三层次人才、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石家庄市医学会第七届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学组秘书、青年委员会委、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editor、Journal of Spine Surgery editor
主持项目:
1. 2023年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冠状位第一反转椎对退变性腰椎侧弯手术决策影响及生物力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F2023093)
2.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重点科技研究计划《退变性腰椎侧弯上端椎、中立椎、稳定椎判定的一致性分析》(项目编号:20230703)
3.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Lenke V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冠状位第一反转椎生物力学分析及AI智能识别体系构建》(课题编号:H2022206056)经费6万,项目负责人
4. 2023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医生优才培养计划暨白求恩·石药骨质疏松科研基金项目《基于椎体HU值评估老年男性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骨密度变化及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风险》经费8万,项目负责人 项目编号:GX2021B05
5. 河北医科大学“十四五”临床医学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退变性腰椎侧弯冠状位第一反转椎生物力学分析及AI智能识别体系构建》经费100万,项目负责人
6.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17β-雌二醇抗人体纤维环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 20190073)项目负责人
7. 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生物力学分析》(课题编号: A201803054 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8.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分析》(课题编号: 20180449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9.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退变性腰椎侧凸矫形手术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影响》(课题编号: 20150279 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发表论文:
获奖情况:
孙家元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脊柱外科
邮箱:drsunjy@foxmail.com
社会任职: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神经电生理学组委员
河北省中医康复学会正骨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持项目:
①省部级项目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及影像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②厅局级项目 老年脊柱失平衡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③厅局级项目 中医正骨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发表论文:
1.Risk Factors for Poor Outcomes of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After Laminectomy. Med Sci Monit. 2022-04-07; 28 e935711. SCI论文,影响因子:3.386(2021),第一作者,本专业论文。
2.The 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deep infection after primary shoulder arthroplasty: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19:12(4):4003-4001. SCI论文,第一作者,本专业论文。
3.A new nursing pattern based on ERAS concept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treated with OLIF surgery: A retrospective study. Front Surg. 2023 Apr 6;10:1121807. SCI论文,通讯作者,本专业论文。
4、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盖氏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7, 19(8):5. 中华杂志,第一作者,本专业论文。
获奖情况:
1、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预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一主研人,2019年度,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完成并通过验收。
2、盖氏骨折预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一主研人,2017年度,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完成结题。
中国骨折及相关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3月,中华医学会
王峰
脊柱外科一病区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脊柱退变及畸形
邮箱:wangfeng5015@163.com
社会任职: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双通道脊柱内镜研究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科普学组委员;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青少儿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石家庄市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主持项目: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在研/结题 |
经费 (万元) |
ZF2025137 |
腰椎滑脱诱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及影像学参数研究 |
河北省财政厅、卫健委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项目 |
在研 |
12.0 |
20230680 |
腰椎椎板间隙的X线测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
河北省卫健委 |
在研 |
0 |
20190076 |
退变性腰椎滑脱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
河北省卫健委 |
结题 |
0.5 |
发表论文:
(1)Wenshuai Li; Feng Wang(共同第一); Junyi Chen; Houze Zhu; Hongsen Tian; Linfeng Wang ; MRI-based 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 is a comprehensive index reflecting the quality of bone and paravertebral muscle, The Spine Journal, 2024, 24(3):472-478.
(2)Hongsen Tian, Chenhui Gu, Wenshuai Li, Tong Tong, Yunsheng Wang, Yang Yang, Haoli Wang, Zhanqiu Dai, Pengfei Chen, Feng Wang(共同通讯), Xianfeng Lin, Liqing Shangguan, and Linfeng Wang. Neutralization of Intracellular pH Homeostasis to Inhibit Osteoclasts Based on a Spatiotemporally Selective Delivery System. Nano Letters, 2023, 23 (10), 4101-4110.
(3)Yunsheng Wang; Feng Wang(共同第一); Tong Tong; Dechao Miao; Wenshuai Li; Houze Zhu; Xiao Zheng; Linfeng Wang ; Sex differences in the accuracy of 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 assessing bone dens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umbar spinal fusion.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2023, 40(4): 405-411.
(4)Feng Wang(第一); Tong Tong; De-chao Miao; Lin-feng Wang; Yong Shen ; Cli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nd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2022, 46(5): 1095-1100.
(5)Feng Wang(第一); Zhen Dong; Yi-peng Li; De-chao Miao; Lin-feng Wang; Yong Shen ; Wedge-shaped vertebrae is a risk factor for symptomatic 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2019, 14(1): 2653.
(6)Wang, Feng(第一); Wang, Lin-Feng; Miao, De-Chao; Dong, Zhen; Shen, Yong ; Which one is more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very sever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PVP or PKP?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2018, Volume 11(11): 2625-2631.
(7)Yong Shen; Wei Du; Linfeng Wang; Zhen Dong; Feng Wang(通讯) ; Comparison of Zero-profile Device Versus Plate-and-Cage Implant in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fter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 Minimum 2-Year Follow-Up Study, World Neurosurgery, 2018, 115: e226-e232.
获奖情况:
(1)王峰(排名第三),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技术及理念创新, 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2年;
(2)王峰(排名第二),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技术及理念创新,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21年;
(3)王峰(排名第四),复杂难诊治颈椎疾患关键诊治技术的基础及临床系列研究,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20年。
关节外科
王飞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骨科学 关节外科
邮箱:联系方式见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官网导师风采
社会任职: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关节分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膝关节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髌股关节疾病研究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骨科青年委员会关节学组副组长
河北省医学会运动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临床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副理事长
主持项目: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
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 项
承担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 30 余项
发表论文:
发表 SCI 论文 140 余篇,参与撰写指南13部,主编参编著作10部。
获奖情况:
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1 项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 项
髌骨脱位相关科研成果全球专业领域排名位列国际第四,国内第一
董江涛
主任医师
关节四科科室副主任
博士
博士生导师
通信地址(邮编):河北省石家庄市自强路139号(050051)
电子邮箱: djtloveyz@outlook.com
工作经历:
2023.12—至今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关节四科 主任医师
2018.9—2023.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关节二科、关节四科 副主任医师
2012.9—2018.9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关节二科 主治医师
2009.9—2012.9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关节外科 住院医师
教育经历:
2002-2009 河北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研究生
2015-2018 河北医科大学 关节外科 博士
2014-2015 就读于匹兹堡大学医学院(UPMC),师从世界著名运动医学专家Freddie fu
2014-2015 在芝加哥大学和凯斯西储大学担任短期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聚焦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与再生修复策略,致力于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及组织工程学多维度探索临床转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骨关节炎发生机制
关节运动损伤与生物力学、肩袖撕裂脂肪浸润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外泌体工程化等。
成员或组委: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运动医学青委副组长;
中国骨科菁英会运动医学执委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基础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髋关节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健康科普专业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髋关节专业组委员;
SICOT 中国部基础专业研究委员会委员;SICOT 中国部肩肘专业研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骨科创新与转化委员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骨科康复学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创伤康复学会青年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运动医学分会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干细胞协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河北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
河北省医药学会保膝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骨科学会青年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运动医学科全国专业组副组长
编委: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第四届通讯编委
已发表的学术文章:
[1]Niu Y, Chen Z, Jin L, et al. The significance of guid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vision: a modified femoral tunnel classification [J].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24, 25(1): 743.
[2]Niu Y, Li Z, Chen Z, Zheng Y, Zhang Z, Zhang Z, Ma J, Dong J. The tibial capsular reflection and septum in posterior compartment are safe and reliable soft-tissue landmark for tibial tunnel drilling in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24 Apr 23.
[3]Niu, Y., Chen, Z., Jin, L., Zheng, Y., Zhang, Z., Wang, F., Zhang, Z., Ma, J., Men, X., Dong, J. A modified anatomical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using the posterior septum and posterior capsule as landmarks to position the low tibial tunnel.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24;25(1):73.
[4]Xinda Zhang, Yi Zheng, Yingzhen Niu, Zhuangdai Zhang, Ziqi Shang, Zhen Chen, Jiangtao Dong. Improved Medial-Internal Approach to Repair Posterior Root of Medial Meniscus by All-Suture Anchor Combined With 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Arthrosc Tech. 2024;13(1):103155
[5]Shang Z, Li Z, Zhang Z, et al. Lateral Meniscus Repairs Using Single Posteromedial Portal by All-Inside Suture-From Posterior to Anterior [J]. Arthroscopy Techniques, 2024
[6]Zhikuan Li, Lingpeng Jin, Zhen Chen, Ziqi Shang, Yue Geng, Siman Tian, Jiangtao Dong, Effects of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 strength and knee joint 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surgery: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7]Shang, Z., Jin, L., Chen, Z., Zhang, Z., Niu, Y., Zheng, Y., Dong, J. X-Shaped Knot Fixation and Double Posteromedial Port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ibial Avulsion Fractures With Retention of the Posterior Septum. Arthrosc Tech. 2023;13(1):102814.
[8]Jin, L., Ma, J., Chen, Z., Wang, F., Li, Z., Shang, Z., Dong, J. Osteoarthritis related epigenetic variations in miRNA expression and DNA methylation. BMC Med Genomics. 2023;16(1):163.
[9]Lingpeng Jin;Guang Yang ;Xiaoqian Men ;Jian Zhang;Zhen Chen;Zhongwei
Li;Yusheng Li;Jun Ma;Jiangtao Dong;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fter High Tibial Osteo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Nov 23;10(11):23259671221133784
[10]Jin, L., Yang, G., Men, X., Zhang, J., Chen, Z., Li, Z., Li, Y., Ma, J., Dong, J.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fter High Tibial Osteo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rthop J Sports Med. 2022;10(11):23259671221133784.
[11]Hongfu Jin;Shigang Jiang;Ruomei Wang;Yi Zhang;Jiangtao Dong;Yusheng
Li ;Mechanistic Insight Into the Roles of Integrins in Osteoarthritis,Front Cell Dev
Biol,2021;9:693484.
[12]Jin, H., Jiang, S., Wang, R., Zhang, Y., Dong, J., Li, Y. Mechanistic Insight Into the Roles of Integrins in Osteoarthritis. Front Cell Dev Biol. 2021;9:693484.
[13]Jinbao Gao; Lei Lin; Xiaoqian Men; Jianbo Zhao; Minghao Zhang; Lingpeng
Jin; Shijun Gao; Siqi Zhao; Jiangtao Dong* ; Fibulin-5 protects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of chondrocytes by inhibiting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and relieves osteoarthritis,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20, 24(10): 5249-5258.
[14]Junjun Zhu # ; Jiangtao Dong # ; Brandon Marshall; Monica A. Linde; Patrick
Smolinski; Freddie H. Fu * ;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s necessary to
restore anterior stability with anterior cruciate and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 2018, 26(2): 550–557.
[15] Jiangtao Dong # ; Hongtao Xu # ; Guorong Jin; Dongmei Xin; Jian Zhang; Kai
Kang; Shijun Gao; Baicheng Chen * ; Yong Shen * ; The adaptive change of patellofemoral joint after arthroscopic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 plasty: An observational study, Medicine, 2018, 97(6): e9827.
[16] Hongtao Xu # ; Kai Kang # ; Jian Zhang; Dongmei Xin; Wei Liu; Guorong Jin;
Jiangtao Dong * ; Shijun Gao; An anatomical-like triangular-vector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or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the posterior oblique ligament
injury with single femoral tunnel: a retrospective study,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2017, 12(1): 96.
[17] Hongtao Xu # ; Jiangtao Dong # ; Dongmei Xin; Jian Zhang; Kai Kang; Shijun
Gao * ; Second-Look Arthroscopic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Anatomic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Autograft and Hybrid Graft: A
Retrospective Study,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2017, 23: 5564–5573.
[18] Jiangtao Dong; Xiao Feng Wang; Xiaoqian Men; Junjun Zhu; Garth N.Walker;
Xiao Zuo Zheng; Jin Bao Gao; Baicheng Chen; Fei Wang; Yingze Zhang; Shi Jun Gao * ; Surgical Treatment of Acute Grade III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Combined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Anatomic Ligament Repair Versus Triangular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rthroscopy-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and Related Surgery, 2015, 31(6): 1108–1116.
[19]Jiang‑tao Dong # ; Xin Wang # ; Xiao‑qian Men; Xiao‑feng Wang; Xiao‑zuo
Zheng; Shi‑jun Gao * ; Incid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Chinese patients
undergoing arthroscopic knee surgery f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 2015, 23(12): 3540–3544.
[20]Jiangtao Dong # ; Gang Ji# ; Yingze Zhang; Shijun Gao; Fei Wang * ; Baicheng Chen; Single allograft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posterior obliqu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 technique to improve valgus and rotational stability, 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Traumatology, 2014, 24(6): 1025–1029.
[21] Jiang Tao Dong; Bai Cheng Chen; Xiao Qian Men; Fei Wang* ; Jian Dong
Hao; Jia Ning Zhao; Xiao Feng Wang; Xiao Yang Zhang; Ran Sun; Application of
Triangular Vector to Functionally Reconstruct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With Double-Bundle Allograft Technique, Arthroscopy-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and Related Surgery, 2012, 28(10): 1445-1453.
[22]陈真,牛映祯,金灵鹏,郑义,张振锋,张壮岱,王飞,马隽,董江涛. 保留残端的后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胫骨骨道软组织参考定位的研究 [J]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4, 26(4) : 342-349.
[23]陈真,金灵鹏,张健,张金灿,王云晓,董江涛.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和胫骨骨道定位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2, 24(7) : 640-644.
科研项目: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2471596,m5C甲基转移酶NSUN2靶向激活ATF3损伤巨噬细胞胞葬功能加剧骨关节炎的免疫机制;2025年01月01日 -- 2028年12月31日
(3)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H2023206165,雷帕霉素联合外泌体诱导细胞自噬延缓OA进展的机制研究,2023-01至2025-12。
(4)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精准医学联合基金培育项目,H2020206562,FBLN-5 解偶联 VEGF 介导的 ERK1 /2 和 p38 MAPK 减少血管生成延缓 KOA 的机制研究,2020-09 至 2022-12。
(5)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河北援疆科技计划项目, V1644830258949, 后交叉韧带重建胫骨软参考精准定位的生物学及运动学研究, 2022-01 至 2023-12。
(6)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H2017206346,生物力学结合三维有限元模拟三角矢量空间夹角对前交叉韧带原位张力的影响; 2017-01至2019-12。
(7)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留学归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 CY201610, 三角矢量技术拮抗 膝后内侧结构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外旋不稳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三维有限元分析, 2017-01 至 2019-12.
(8)河北省财政厅, 2022 年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培养项目带头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继发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2-07 至 2023-12,
(9)河北医科大学, “十四五”临床医学创新研究团队支持计划, 2022LCTD-B25,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继发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团队, 2022-01 至 2026-12,
所获奖项和荣誉: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基于肌骨一体化理念对发育性髌股关节发育不良的基础及临床系列研究;202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颁发。
专利:
一种用于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胫骨定位器,第一发明人,2024年。
李会杰
骨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
硕、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髋关节外科,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
邮箱:18533112817@163.com
社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保髋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继续教育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质疏松学组副组长
主持项目:
河北省科技厅项目2项,河北省卫健委4项,人事部归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1项,河北省财政厅2项。
发表论文: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中华系列7篇
获奖情况:
河北医学科技一等奖3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孙然
关节一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关节外科(退变性骨关节病及关节运动损伤)
邮箱:1146773358@qq.com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下肢创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
河北省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主持项目:
发表论文:
2、“Residual varus alignment after posterior-stabiliz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limits medial soft tissue remodeling”.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通讯作者;(2023);
3、“How Do th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Femoral Head and Neck, Femoral Shaft and Femoral Condyle Affec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al Knee Osteoarthritis”.《Orthopaedic Surgery》. 通讯作者;(2023);
4、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形态结构的异常,《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通讯作者;(2023);
5、“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Outcomes between All-inside and Standard Technique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6-strand Hamstring Tendon Autograft”. 《Orthopaedic Surgery》. 通讯作者;(2024);
获奖情况:
重建的膝关节叉韧带生物特性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本人排序:第四;时间:2012年12月;等级: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吴涛
骨病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关节外科(髋关节外科)
邮箱:wutaodoctor@163.com
社会任职:
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
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
河北省青联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委会骨关节病学组常委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微创专委会常委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关节病专委会髋关节外科学组组长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委菁英会常委
石家庄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委
主持项目: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河北省重点研发项目一项、河北省高层次医学人才项目一项、河北省政府优秀医学人才项目一项、河北省留学归国人才资助项目一项、河北省医学跟踪项目一项等。
发表论文: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中文论文3篇,正在审稿中的SCI论文4篇。
获奖情况:
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第一届“紫菁杯”全国关节外科优秀医师手术技艺大赛津冀赛区冠军
郑晓佐
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骨科学;运动医学与关节外科;关节软骨退变的代谢机制、分子生物机制及力学机制;软骨细胞再生的分子生物研究;人工智能在运动医学及关节外科领域中的应用;人工关节置换和运动医学手术器械研发,等。
邮箱:xiaozuo_zheng@163.com
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理事
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再生医学全国专业组常委
河北省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工伤预防专家库专家
河北省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石家庄市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主持项目:
1、内侧半月板外突的解剖和力学发生机制及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研究;河北省财政厅;2024-2027
2、基于METTL14/miR-206/SMAD轴调节褪黑素促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2024
3、关节镜下半月板中心化治疗半月板外凸的临床研究;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21-2023
4、基于LncRNA-UCA1/miR-206/SMAD5轴调控褪黑素促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河北省财政厅;2020-2023
发表论文:
获奖情况:
张晓阳
运动医学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运动医学,关节外科
邮箱:zhangxy722@hotmail.com
社会任职:
1.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
2.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3.河北省骨科学会中西医骨伤学会委员
主持项目:
河北省卫健委2025-2027医学追踪项目
发表论文:
获奖情况:
河北省科技厅二等奖2项,河北省卫生厅二等奖2项
黄晓丹
医学硕士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黄晓丹,河北医科大学本硕连读毕业,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就
电子邮箱:huangxiaodanda@163.com
学术成果:主持并完成河北省医学科学课题研究计划2项,获得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累计发表SCI及中文文章多篇;参与编纂著作2部;实用新型专利3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骨科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康复医学会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诊疗及研究方向:本人长期从事关节骨科及运动医学领域相关研究,主要进行膝、肩、髋等关节镜微创手术和膝、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治疗,主要诊治以下疾病: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等膝关节疾病;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肩关节不稳等各种肩关节疾病;髋关节镜下髋关节撞击综合症、髋臼盂唇损伤等髋关节疾病;胫骨高位截骨(HTO)、股骨远端截骨及单髁关节置换等保膝治疗;髌骨脱位及髌骨不稳的各种手术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置换手术,膝关节假体松动的翻修手术等;股骨头坏死及髋臼发育不良等髋关节置换手术等;
郭家良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骨筋膜室综合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以及骨曲度和骨角度、肩袖损伤、骺板区骨折、骨盆骨折、老年髋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拇外翻等的临床预防与治疗
邮箱:guojialiang11123@163.com
社会任职:无
主持项目:
发表论文:
获奖情况:
霍佳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留日)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关节骨科/老年退行性病变
邮箱:122416863
社会任职:河北省模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项目: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北省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1项,河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基金项目2项,兵团第二师师市财政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及科技厅课题多项。
发表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被SCI期刊收录10余篇。
获奖情况: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河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
吴天昊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关节外科
邮箱:moneywth@hotmail.com
主持项目:
1. 矩形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实验及临床研究,2018年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
2. 万古霉素PMMA联合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2025年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
3. 肝性骨病新型诊断技术及防治方案研究,2025年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培养项目
发表论文:
1.儿童创伤性半骨盆离断伤救治成功1例.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4): 390.
2.交叉置钉法双侧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干骺端骨折.中医正骨, 2012, 24(9): 38-40.
3. 13例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观察.中国癌症杂志,2012,
22(9):701-4.
4. 胫骨骨搬运后对合端不愈合的原因与治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0):840-844.
5.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hemipelvectomy: an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on four consecutive cases. Scand J Trauma Resusc Emerg Med. 2013 Aug 16;21:64
6.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forearm in adults: an analysis of 30 cases. J Orthop Surg Res. 2014 Dec 2;9:117
7. Treatment for lateral patel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with arthroscopic lateral patelloplasty: a bidirectional cohort study. J Orthop Surg Res. 2017 Nov 14;12(1):173.
8. 半开放植骨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 中华创伤杂志,2019,35(2):101-108
9. Radiographic Analysis of Adult Ankle Fractures Using Combined Danis-Weber and Lauge-Hansen Classification Systems. Sci Rep. 2020 May 6;10(1):7655.
10. Patellofemoral Morphology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Patellar Tumors and Tumor-Like Lesions. Irani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20 17(4):e94690
11. 应用外固定技术终极治疗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老年胫腓骨骨折.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1年6月,第14卷:511-517.
12. Percutaneous reduction and fixation technique for 4th metacarpal shaft fracture.Hand Surg Rehabil. 2021 Oct;40(5):614-621.
13. Intramedullary Well-differentiated Osteosarcoma: Imaging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in 17 Patients. Curr Med Imaging. 2022;18(14):1453-1461.
14.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iR-124a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Synovial Fluid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Hum Hered. 2023;88(1):58-67.
15. Spinal sagittal and coronal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ren with short stature. Quant Imaging Med Surg. 2025 Feb 1;15(2):1383-1395.
参编著作:
1.骨与软组织肿瘤,2009.9,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编委
2.骨科疾病临床与影像诊断,2012.10,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
编委
3.临床骨折分型,2013.4,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编委
4.胫骨开放骨折及并发症治疗病例精选,2019.12,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副主编
获奖情况:
骨感染外科治疗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2021年河北省科学技术步三等奖
刘勃
骨病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邮箱:liubo@hebmu.edu.cn
社会任职: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骨科分会感染学组委员;Medicine杂志Academic Editor(学术编辑);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Orthopaedic Surgery、Plos One、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Surger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Orthop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杂志等多个SCI杂志的审稿专家
主持项目:
(1)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机制研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4万元)
(2)抑制OPG/RANKL/RANK通路选择性下调破骨细胞自噬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院内科研基金(10万元)
发表论文:
获奖情况:
(1)中国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应用(陈伟;张英泽;吕红芝;侯志勇;朱燕宾;刘松;赵海涛;杨光;刘勃;殷兵),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
(2)疑难复杂髋关节疾病微创外科治疗的系列研究(韩永台;李会杰;马文辉;吴涛;刘勃;霍佳;刘思凯),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
(3)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二期翻修时机选择的临床大数据研究(韩永台;李梦男;陈霄;刘勃;张秉时),河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2023年
(4)铁谱分析中膝关节骨关节炎磨粒数字化特征描述体系研究(马文辉;刘勃;田野),河北省医学科技二等奖,2021年
足外科
赵海涛
足外科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足踝部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邮箱:38558956@qq.com
社会任职:河北省干细胞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北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学组委员兼任秘书,中国康复医学会冲击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糖尿病足联盟常务委员
主持项目:教育部“产学研”创新基金一项、市厅级重大课题两项。
发表论文:
1.2010年至2011年河北省多中心成人胫骨干骨折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1):52-56.
3.3D-Printed moulds facilitate making an anatomically matched cement spacer for reconstruction long bone defe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tumors of humerous[J].Nepalese Journal of Cancer,2018年9月.
4.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following elective foot and ankle surgery:a retrospective study[J].Journal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2020,15:449.
5.Risk factors for deep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following surgically treated peri-ankle fractures: a case–control study based on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J].《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2022年12月
6.不同时期肌力康复训练辅助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临床观察.山东医药.2023年8月
7.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 (CONUT) and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following elective foot and ankle surgery.J Foot Ankle Surg.2025年1月.
8.Pelnac artificial dermis assisted by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avulsion injuries of the fingers.《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2025年2月.
获奖情况:“中国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应用”荣获2019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1跖趾关节籽骨骨折流行病学研究”2023年度河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
王欣
副主任医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九三学社社员
研究方向:踝关节创伤、运动损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邮箱:wx5896953@163.com
社会任职: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足踝外科学组 青年委员
中国修复重建学会足踝外科学组 委员、
河北省冲击波委员会 委员
河北省骨科协会康复学组 秘书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学组青年 委员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足踝学组 委员
主持项目:
(1)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重点项目, 20190672, 凝胶基质自体软骨细胞膜片移植治疗踝关节软骨损伤, 2019-04 至 2022-07, 0万元, 结题, 主持
(2) 河北省财政厅, 2025年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培养项目, ZF2025146,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生物力学 及临床研究, 2025-01 至 2027-12, 10万元, 在研, 主持
(3)河北省科技厅, 科技冬奥专项, 199775708D, 备战2022冬奥会河北省优秀运动员竞技表现提升关键技 术研究, 2019-07 至 2021-12, 320万元, 结题, 参与
(4)河北省科技厅, 河北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H2024206027, 自噬调控皮肤紧密连接蛋白讲解促进ACS张力性水泡形成, 2024-01 至 今, 8万元, 在研, 参与
发表论文:
(1) Qiangqiang Cai; Dongqin Wang; Liang Yan; Hailin Kuang; Wubing Tang; Zhihai Min; Xin Wang ; Abnormal femoral trochlea morphology is a risk factor for secondary injury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fter reconstruction, Medicine (Baltimore), 2024, 1
(2) Xin Wang;Dong, Jiang-tao; Men, Xiao-qian; Wang, Xiao-feng; Zheng, Xiao-zuo; Gao, Shi
jun ; Incid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Chinese patients undergoing arthroscopic knee
surgery f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 2015, 12(23): 3540-3544
(3) Xin Wang; Dong Zhang; Fengqi Zhang; Lin Jin; Donglin Shi; Zhiyong Hou ; Effect analysisof iliac bone autografting for Hepple V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2022, 17(1)
获奖情况:
2020年度河北医科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2021年5月4日,共青团河北医科大学委员会
2021年度河北医科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2022年5月4日,共青团河北医科大学委员会
2021年全省医师行业先进个人,2021年8月19日,河北省医师协会
2022年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先进个人,2022年4月26日,中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委员会
2021-2022年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2022年11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手外科
于晓飞
手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腕关节骨折及脱位的微创治疗
邮箱:yuxiaofei66@126.com
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华北区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肢体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维权专委会委员;河北省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会 秘书兼委员;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河北省工伤预防专家库成员
主持项目:完成河北省科技厅、财政厅、卫生厅等基金项目四项。目前在研省市级项目3项。
发表论文:获得专利4项,于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4篇收录于SCI杂志。参与骨外科学及手外科学专著及编译4项。
获奖情况: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小儿骨科
苏云山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小儿骨科
邮箱:yixueshengxiaozhu@163.com
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小儿骨科分会人工智能学组委员
主持项目:主持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项目1项
发表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中华系列杂志期刊1篇
获奖情况: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卫健委科技一等奖1项
骨肿瘤科
赵茗
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与规范化治疗;
骨与软组织原发恶性肿瘤(骨肉瘤、尤文肉瘤等)的综合治疗(化疗、靶向、免疫、手术);
骨转移癌的分子诊断及治疗;
骨与软组织肿瘤相关基础研究。
邮箱:gyzbs@163.com
社会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骨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骨肿瘤学组秘书
河北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主持项目:
1、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 特异性激活 CX43 半通道通过提高骨肉瘤细胞外基质 ATP 浓度 影响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第二主研人
2、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 课题名称:榄香烯诱导骨肉瘤细胞自噬及其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机制研究;
3、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青年科技课题 课题名称:CD146在骨肉瘤细胞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机制研究;
4、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重点科技研究计划 课题名称:骨肉瘤AP方案化疗后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疗效观察。
发表论文:
3. 赵茗, 李冠青, 解明芳, 潘禹铮, 王玲*. 共刺激分子B7-H3和PCNA在儿童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9, 11(004), 239-242.
4. 赵茗,和艳娇,解明芳,齐典文,王玲,马天晓,胡彤宇,张国川.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骨肉瘤患者初次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的临床疗效[J]. 实用医学杂志, 2021, 37(17):5.
5. 赵茗, 周庄, 齐典文, 孙涛, 郭昶志, 赵桂松, 马天晓, 刘思源, 胡彤宇, 张国川. β-榄香烯诱导人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实验研究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1, 13(3):5.
6. 赵茗 ,李建衡 ,胡彤宇*. 股内收肌群切除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7,46(1): 85-88
获奖情况:
2021年 河北省医学科技奖 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预约挂号:0311-88603908
咨询热线:0311-88603000(24小时)
投诉电话:0311-88603629
0311-88603700
医院微信视频号
微信视频号
医院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医院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医院抖音视频号
抖音视频号